健康的爱国主义,无论中国还是西方
西方人也像中国人一样热衷于奥运金牌吗?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,很难用简单的“是”或“否”来直接回答。首先,“西方”是一个模糊的概念。是英国人、美国人、德国人、法国人还是日本人?在西方的统一观念下,可能存在细微甚至重大的差异,不是一刀切的“是”或“不是”所能涵盖的。
另一方面,中国人自己其实一直在进化: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期间,举国上下还沉浸在打破“东亚病夫”耻辱称号的喜悦之中。那时,每一块金牌似乎都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。 ;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,虽然仍因主办国首次占据金牌榜而掀起全国热潮,但也引发了人们对唯金牌体育观的反思;到2012年,中国体育迷开始痴迷于金牌。事实上,体育运动的普及已经逐渐开始常态化。他们很高兴看到中国奥运选手夺得金牌和银牌,但他们不再认为这是全民的荣辱。这就是时代的进步。同一个中国内部,对于金牌也存在着不同的态度。
如果我们认识到“西方”和“中国”这两个一般概念的缺陷,并在认识到这个缺陷的基础上讨论本文开头提出的问题,也许会更好。应该说,总体来说,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对金牌的看法确实比中国更健康:他们更看重体育运动所展现的更高、更快、更强的精神,而不仅仅是金牌;与中国人相比,最著名的“好面子”是那些倾向于个人主义的人,认为金牌是运动员个人的胜利而不是国家的荣誉。
但是,如果一切都推向另一个极端,往往就会出现问题。如果说西方人已经忘记了一切,进入了一种完全不关心自己国家的金牌的体育精神状态,这显然与我们所听到和看到的事实相悖。以本届伦敦奥运会的主办国英国为例。前四天没有金牌,举国上下都着急。当最终获得金牌时,全国上下更加欣喜若狂。就连电视解说也开始语无伦次,凌乱不堪。
比如,英国队在双回转项目中获得金牌和银牌后,网友录制了BBC主播的解说,“啊!明白了!英国队在这最后一个项目中赢得了英国队的最后一枚金牌。呃,没有。”最后。一个项目获得了这个项目的第一枚金牌!我说什么?还有一枚银牌!我获得了两枚金牌!嗯哼。不,两枚奖牌!一金一银! ”
当天,《卫报》的文字直播中也出现了如下逻辑混乱、随心所欲的文字:“英国现在在奖牌榜上排名第五!虽然,如果我们冷静地看,它仍然远远落后于中国。非常远,而且中国领先于美国(至少在金牌方面,如果不是奖牌的话)。(我们)仍然落后于韩国,但已经领先于朝鲜(如果他们可以的话)一个国家,那么……但那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)这是同一件事)……”
在美国,奥巴马总统高喊:“本周,美国队,再次击败他们(对手)!我们已经等不及你们的胜利了!”在澳大利亚,人们目前正在为奥运会做准备。袋鼠军团只有1件。我为金牌而苦恼,忙着分析各种原因。体育场是一个关心胜败的地方,没有金牌的争夺。就像球迷说看球时“不关心比分”一样,显得有些虚伪。事实上,越是选举社会,政客就越希望利用这种高调的场合来宣传自己,也就越会助长爱国气氛。
事实上,不存在理想的国家。只要国家、种族的界限没有消除,人类社会统一还没有到来,爱国主义就永远存在:因为有纳粹式的爱国主义,就否认美国式爱国主义的存在,这是不现实的,纯粹是不切实际。由国家和地区奥委会主办的奥运会,本质上很容易与爱国主义联系在一起。不要仅仅因为 1936 年纳粹的出现就否认其他健康形式的爱国主义。
生活在别处:当唐僧等人拼命去西方取真经时,马可波罗等人却梦想着中国和印度都充满了黄金。我们的知识分子把外国想象成天堂,但其实际目的是为了刺激国内的发展。从这一点来看,这样的提醒当然是有必要的。不过,也要避免过度想象和夸张,因为现在对外交流如此发达,年轻人出国旅游是非常容易的。一旦年轻人发现你的说法与事实有很大矛盾,他很容易就会批评你的整个故事。价值体系开始受到质疑。
一句话,不假装美丽,不隐藏邪恶。它是什么,它不是什么。没有必要教条主义,也没有必要划清党派界限:社会主义只是好的,资本主义只是坏的。